|
記者:沈若梅
6月25日至26日,2024年新型配電系統技術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。此次會議以“共引配電技術智慧化,共促配電標準國際化”為主題,聚焦配電領域的新挑戰、新機遇,探討如何通過創新實現配電網向智慧化、綠色化、低碳化的轉型升級。
長期以來,能源領域的技術創新多集中在發電技術、儲能技術和輸配電網絡建設上,而終端的配電環節往往容易被忽視。實際上,無論是智慧城市建設、產業轉型升級還是居民生活用電,配電管理作為電能使用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都直接影響著電力的使用效率與管理成本。
而在這個容易被忽視的領域里,企業如何脫穎而出?深圳市紅巖電控設備有限公司卻憑借原創性的智能配電方案,成功在眾多行業巨頭中嶄露頭角,獲得市場青睞。近日,我們采訪了該公司總經理賈靜,試圖解讀一家小公司如何在新型配電管理領域做出大影響。
對于外界對配電柜的認知誤區,賈靜顯得尤為冷靜:“行業有一種誤解,認為配電柜越復雜越好、越高科技越先進。但實際上,我們最需要的是適合實際應用場景、能真正解決用戶痛點的方案。”而“化繁為簡”便是紅巖電控始終秉持的核心理念。
正如本次新型配電系統技術大會提出的“智慧化、綠色化、低碳化”目標,賈靜所倡導的智能配電管理,首先解決的是傳統配電系統存在的共性難題——如何更高效、更靈活地分配和使用電力。“智能配電的核心價值,在于系統可以精準判斷不同場景下的實際需求,進行靈活調節,而不是讓用戶去適應僵化的電力系統。”
以實際案例來說,紅巖電控首先在農業領域實踐了這一理念。牧原股份的養殖基地遍布全國多個地區,然而不同地區的環境卻截然不同。廣東雷州的高濕環境容易使配電設備產生絕緣失效等安全隱患,而甘肅涼州的極端溫差又容易導致設備老化。賈靜團隊通過實地調研,針對每個地區不同的需求,設計出了一套智能化的配電方案。通過采用IP65及以上防護等級的智能配電柜,并結合遠程監測和智能調控的手段,雷州養殖基地設備的故障率明顯降低,而涼州的基地在極端溫差環境下也實現了穩定高效的運行。
牧原股份項目負責人表示:“我們之前嘗試過很多配電方案,但效果都不盡如人意。紅巖電控的方案看似并沒有過多炫技,但卻從根本上降低了我們的運維難度和成本,非常接地氣。”據了解,目前紅巖電控的智能配電方案,已經逐步在其他農業企業得到復制應用。
賈靜團隊的智能配電理念,也迅速從農業拓展到了城市基礎設施領域。深圳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正是這一理念的又一次成功實踐。過去,地下管廊內的電力設備受潮、老化頻繁,傳統維護方式耗費大量人力物力,且維護成本居高不下。賈靜團隊為管廊設計的智能配電系統,能夠動態識別管廊內部的負荷變化,主動調整供電負荷,通過智能監測系統遠程排查隱患,大幅提高了運行效率并降低了長期運維成本。深圳項目的成功實踐,不僅獲得了業內認可,也為其他城市的地下管廊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。
賈靜認為:“智能配電并非盲目追求新奇技術,而是回到用戶需求的本質,以最簡單的方式解決最實際的問題。這種簡單實用的智能配電方案,才更容易真正落地推廣。”
目前,隨著“雙碳”目標的提出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加速,全國各地對配電技術的智能化管理需求明顯增加。越來越多的企業與政府項目開始關注紅巖電控這種實用性強、易于落地的智能配電模式。對此,業內專家表示:“紅巖電控提出的務實路線,不僅為傳統能源管理提供了一種更具實踐性的解決方案,也有效地避免了以往智能技術落地困難的瓶頸問題,具有很強的行業借鑒意義。”
回到新型配電系統技術大會提出的“智慧化、綠色化、低碳化”發展目標,賈靜坦言,未來配電技術不僅要注重技術的領先性,更要考慮到落地性和實用性,“配電管理最終是為用戶服務,只有簡單、可靠、低成本,才是最合適的技術路線。”
事實上,在市場競爭中,企業并不缺乏成長為行業領跑者的機會。只要真正理解行業需求,準確把握用戶痛點,專注于提供簡單高效的解決方案,就能夠在眾多巨頭的包圍之中,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。深圳市紅巖電控設備有限公司所開辟的智能配電方案,正是用行動向行業證明了這一點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