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“以前,污水裝置產出的沼氣,僅有部分經過增壓后送至動力鍋爐進行燃燒,不能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。現在通過技術改造,將沼氣‘定向輸送’到熱媒爐,與天然氣摻燒后燃燒實現充分利用。”中泰石化生產技術部部長徐家麟介紹說。近日,中泰石化沼氣摻燒至聚酯熱媒爐技改項目正式落地,這看似簡單的“讓沼氣轉個彎”,背后是中泰石化在降本增效、深挖資源潛能道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。

中泰石化擁有PTA(化工)和聚酯(紡織)兩大不同行業的廠區。隨著聚酯生產線在2024年4月投產,如何實現兩個廠區跨裝置、跨行業的資源高效協同利用與統一管理成為中泰石化的新課題。PTA生產線污水厭氧處理裝置具有強大的COD處理能力,每小時穩定產出沼氣約500-1000m³。過去,這些能源主要被增壓后送至動力鍋爐燃燒,雖實現了部分資源化利用,但經濟性和能效提升空間仍然有限。
針對該情況,中泰石化結合聚酯纖維項目投產后的天然氣需求,以如何讓PTA廠區富余的沼氣資源在聚酯廠區得到充分利用為思路,成立攻關小組,開展專項技術攻關行動。“在聚酯廠區熱媒爐設計之初,就前瞻性地配備了專用沼氣燃燒器,這為后續快速實施資源調配創造了關鍵條件。”中泰石化黨委委員、副總經理張睿說。在這一條件下,沼氣利用路徑轉換改造期間,無需額外對熱媒爐進行改造,一定程度降低了改造項目的成本及實施風險。
項目實施改造后,聚酯熱媒爐運行每小時可直接減少約400m³的天然氣消耗,同時,有效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。“該技改項目,推動資源充分利用的同時,實現了跨裝置、跨行業廠區間的能源優化配置,是中泰石化推動內部資源高效協同管理的一次重要實踐。”中泰石化黨委書記、董事長王雅玲表示。在“新中泰 再出發”的征程上,公司將持續深化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理念,不斷挖掘節能潛力,拓展資源循環利用新路徑,矢志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。 |